来源:沈阳六一儿童医院 时间: 2019-05-14
在线医生为您解答
电话咨询/预约:130-3248-3790
遗尿症俗称尿床,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。一般至4岁时仅20%有遗尿,10岁时5%有遗尿,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。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,约占70%~80%。继发于下尿路梗阻、膀胱炎、神经原性膀胱(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)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。患儿除夜间尿床外,日间常有尿频、尿急或排尿困难、尿流细等症状。
原发性夜间遗尿症是指年龄大于5岁、连续6个月内无间断发生夜间遗尿、每周总尿床次数超过3次者。
【病因】
绝大部分属于功能性,如过度疲劳、惊吓、环境突然改变、不正确的习惯、临睡前饮水过多、睡眠过深等,少数有家族性遗传倾向、脊柱裂(特别是隐性脊柱裂)、脊髓损伤、脊髓肿瘤、大脑发育不全等异常。
有很多原因可导致遗尿症的发生,甚至可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1.遗传因素 遗尿症有明显遗传倾向,遗传基因定位在染色体22q11上。统计表明双亲遗尿、单亲遗尿、无遗尿者后代遗尿发生率分别为77%、44%、15%。
2.发育迟缓 若大脑唤醒中枢发育延缓,则保持婴儿时期由低级中枢反射来完成的排尿模式,这种患儿常见其他发育延迟现象。儿童丘脑和垂体发育滞后,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减少,夜间尿量增多,这种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与夜间尿量不相匹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。
3.尿流动力学因素 睡眠时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1 /3~1/2患儿膀胱极度活跃,自主收缩频繁且幅度大,这种不稳定膀胱可使患儿功能性膀胱容量进一步缩小。
4.继发于泌尿系统感染或梗阻 如后尿道瓣膜病和环状狭窄等。
5.神经功能异常。
6.心理因素。